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针对不同疫情分区的普通居家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居家隔离人群需要注意什么?公共场所消毒工作如何开展?
1、低风险区
居家出行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普通民众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等。居家时保持居窒整洁,勤开窗通风,需要外出时,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若需要远距离出行,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
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倘若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2、中风险区
居家隔离需与家人保持1米距离,被隔离者应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间,并拒绝一切探访;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的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应至少与被隔离者保持一米距离。
准备物品:如带盖垃圾桶、密封垃圾袋、清理痰液等,多层不透水纸巾、含氯或酒精的消毒湿纸巾、水杯、热火瓶、被褥等日常用品以及消遣娱乐物品
饮食:单独用餐,做到单独碗筷、单独消毒,以清淡饮食为主,保持膳食平衡。
居家隔离消毒建议:清洗被隔离者的房间和个人用品,单独清洗,及时消毒。勤擦拭,把30毫升的84消毒液加到1.5升的水里,每天两次,用抹布湿后擦触碰的物品。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被隔离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进行高温清洗,然后完全干燥
家庭照护:限制看护人数量,理想情况是安排一名身健康且无慢性病者进行护理。护理者要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洗及消毒。
3、高风险
公共场所风险高,切忌没有目标消杀,公共场所是在中风险区或者高风险区新冠病毒传染的“重灾区”,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不少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过度消毒的现象。比如,在小区入口设置消毒通道、在马路上喷洒消毒剂等方式。疾控专家认为,这些做法并不可取。公共地面、道路及沿路植被如果不是被病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均不需要消毒。这些场所漫无目标的消毒,消毒的效果近于零,又严重污染环境。
公共场所的消杀主要分为两类:终末消杀主要针对患者长期滞留的场所,需要场所内无关人员撒离,由专业人员采用500mg/L~1000mg/含氯消毒剂进厅喷洒、喷雾、擦拭。预防性消杀没有明确有患者在此逗留的公共场所,可以选择性的针对人群比较频繁使用的电梯间、厕所、垃圾桶等地进行消杀。预防性消毒推荐的含氯消毒液有效度为250mg/L~500mg/L,且消毒后必须用清水再次清洁,避免腐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