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是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 个泛称,因不同原因而形成不同的病状。比如放射回想性皮炎,它是什么呢?有哪些表现特征呢?
放射回想性皮炎(radiation recall dermatitis, RRD),又称放射回想性皮炎,是 种因为运用某些药 物或物理要素作用后呈现的、严格局限于原先放射医治 区域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响。 外放射医治学和肿瘤学科 中对此疾病的报导较多,而皮肤科杂志对放射回想性皮 炎报导为数不多。跟着肿瘤发病率的添加,肿瘤医治手 段和药物品种也快速添加,临床上放射回想性皮炎发病率也显着增多。
发病率 D’Angio 等[1]1959 年 次报告了放射回想性皮炎, 在放线菌素 D 医治过程中,患者既往受 X 射线照耀的 区域皮肤上呈现了红斑,这种红斑与之前 X 射线照耀 后呈现的红斑体现相同,而且反响的严峻程度从细微 红斑到显着脱屑程度不等。同时发现,放疗与化疗的时 间距离愈短,发作的皮肤反响愈严峻。不同的化疗药物 发作 RRD 的概率以及时间距离不尽相同[2], 外有报 道 RRD 整体的发病率约为 1.8%~10%[3-4]。 内仅 2011 年马东来等[5]对放射回想性皮炎进行了个案报导。
放射回想性皮炎的临床体现有许多类型,从细微 的红斑至显着的脱屑乃至部分皮肤的溃疡坏死。在皮 损呈现前,患者可在原先接受过放射医治的部位有感 觉反常,如疼痛感、火烧感或感觉愚钝等,文献将其描 述为“a flare-like reaction”。美 家癌症中心(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第五版肿瘤医治不良 事情术语标准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 verse Events[18]中对放射回想性皮炎的临床体现进行了 分 (表 1)。 放射回想性皮炎的安排病理并没有特异性,处于 不同的临床阶段时,安排病理体现不同。 要体现为表 皮萎缩、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或坏死、有丝分裂像增多等,真皮血管扩张和异形,纤维化,血管周围和间质 内单核细胞滋润、可有少数嗜酸性粒细胞,表皮真皮 衔接处可有空泡化。可类似于银屑病样皮炎、皮肤移 植物抗宿主反响或许皮肤的药物过敏反响等[19-20]。